方圆人家
<p> 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考察组来到福建考察,回国后出版专著、举办展览。他报告:“在布满梯田的谷间,圆土墙的建筑物,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群山之间。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样,环形屋顶漂浮荡漾在烟雾之中。”。神秘的福建土楼于是为外界公众所悉知。<br/> <br/> 1999年美国盖蒂保护所付所长 内维尔·阿格纽到福建南靖考察福建土楼。他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民间建筑”。</p><p> 2008年7月6日 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块弹丸之地曾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国人的高度紧张。因为他们的卫星在这里发现了1500多座巨大的蘑菇状建筑。冷战时期过度敏感的神经让里根有充分的理由把这些深藏在福建省西南山区的异形建筑与中国神秘的核力量划上等号。但他派出的两名调查员带回的报告却着实让这位演员出身的总统又过了把轻喜剧的瘾:那些神奇的建筑当然不会是什么核设施,它不过是中国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远在第一枚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起之前,它就在这片不为世人所知的山坳里屹立了数个世纪。客家土楼因此而名声大噪,这些状如飞碟般的古老建筑正开始被人们所了解,尽管它们早已在我们的视线中存在了好几百年。</p><p> </p><br/><br/><p>土楼根据建造家族的财力而建,一般三至四层,楼中二至四圈。不管形式和楼层,使用格局都是一样的。最外层的楼住人,一层是厨房,二层是粮仓,三层以上也住人,中间是祖堂,是楼内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磨房等设施。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墙隔热保温,冬暖夏凉。从建筑学上分析,圆楼采光、通风相对平均;且节省建筑材料,风阻也较小;因为受力均匀,抗震能力也最强。</p><p><br/> </p><p><br/><br/><br/><br/><br/><br/></p><p><br/>土楼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基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固若金汤土楼外墙用土的配方却实在繁复、考究。首先,它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是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混合泥发酵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土楼的外墙泥如发酵不到位,就会使墙体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产生开裂现象,威胁到土楼内住户的安全。夯建土墙时,还要在泥里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是大块的山石以加固墙体。这样夯成的土楼外墙将不惧水浸,坚如磐石。这样按比例配合而成的泥土被称之为三合土,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建筑用土,还必须在里面加入上好的红糖、打散起泡的鸡蛋清、不见米粒的糯米汤,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聪慧的客家人就是用这种看起来近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成了神秘而庞大的土楼,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p><p><br/> </p><br/><br/> <p><br/>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阀张贞部队包围驻守在永定遗经楼里的红军部队和赤卫队.把此楼严密包围了两个月.用炸药爆破.但除了大门边上塌了一小角外,全楼安然无恙.楼内200余人照常生活.反动军阀的围困战以灰头土脸的撤退而告终</p><p> </p><p><br/><br/><br/><br/>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池,它有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成熟和完善的采光、通风、供水系统,宽大的内部空间使土楼能拥有比其他形式的民居更充足的燃料和粮食储备。密密麻麻的房间如蜂巢一样工整,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劳的客家人也正如蜜蜂般努力地营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没有农闲,他们的双手总是那么忙碌:晒辣椒、做咸菜、晒谷子……土楼里的这一方小天地就是他们的全部,有意思的是,土楼内的村民几乎没有隐私,从一楼厨房到顶楼卧室是纵向为一家,楼内只有两个楼梯,吃饭上厕所等必须经过别人家门口,跟集体宿舍一样。客家人朝夕相处,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生活方式可见一斑,一个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聚居地。祖堂、厨房、杂屋、粮仓、卧室,应有尽有,几十户人家,数百口人,朝夕相对,互助互爱。不管外面有怎样的风雨飘摇,楼里却似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楼与他们就是一个居住生活的地方,无论今天的家园有多少人涉足,安居乐业还依旧是土楼人的梦想 一幅堂联道出了其中滋味: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p><p></p>
<p> 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如“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战争在客家先民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分散在群山中的客家人开始聚集起来,将各家单一的小屋建成连屋大楼。并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又能联合全楼的力量共同抵御来犯之敌。土楼既是客家人的躲避风雨的居所,更是他们深深依恋的精神家园。</p><p> </p><p><br/><br/><br/><br/>''升官发财"抑或是“誓与土楼生死共存亡”</p><p></p><p>土楼有的地方不设门票,随你参观,村民们也习惯了好奇的旅行者和镜头,你看你的拍你的,他过他的日子,两不相干。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是决不会早上晚起的,他们勤劳、智慧而团结,他们是一个大家族,他们从不争吵,男人早就出去忙了,女人在洗衣服,老人们抱着孙子,鸡和鸭子在院子里悠闲的走动,全然不当我们是陌生人。</p><p> </p><br/><br/><br/><br/><br/><br/>
<p>从土楼唯一的大门进去,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木头世界”了。一层层回廊,一环环屋檐,一排排木柱,全是选用百年老松,看似普普通通的土和木,营造了一个个风雨摧不垮,洪水泡不烂的千秋家园。每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取自族谱里的祖训,或用祖宗的名字命名,表达了楼主永志先辈和祈盼生活吉祥如意的心愿。土楼象碉堡似的,圆圆的围着,与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残破的土墙讲述着它历经的沧桑!的确土楼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质,是客家人所特有的,想溶是溶不进的,你只有感慨与惊叹!</p><p> </p><br/><br/><br/>"土楼人屠土狗"<br/><br/>
田螺坑土楼群
<p><br/>"疑似飞碟落地来" 之五朵金花</p><p><br/><br/>仰观田螺坑(四菜一汤)</p><p> </p><p></p><p>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 一方四圆,如四个圆环围着一个方圈,又如一个方圈系着四个圆环,错落有致,疏密得体。从视觉上来看,如果全是圆楼,环环相连延续不断,不免使人失去方向感,连东西南北也无法分辨,因为圆形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人们进入其中会产生恍惚不安的感觉,但是居中有一方楼之后,整个村落的方向性就明确起来了。据专家考证,各座楼之间都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其实乡民们夯造土楼,连设计图纸都没有,哪里谈得上什么黄金分割,他们只不过根据风口水势,凭借老一代传下来的经验,就地取材,用最常见的红土,一层层地把房子夯造起来,他们完全是不经意间创造出世界奇迹的。</p><br/>瑞云楼里拍的和昌楼<br/>下坂裕昌楼(东倒西歪楼)
<p><br/><br/><br/><br/><br/><br/>下坂裕昌楼(东倒西歪楼)很有意思,土楼一共有5层,每层的立柱都是歪的,二楼往左倒,三楼就往右倒,歪歪斜斜竟然百年不倒!全楼回廊的支柱左倾右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柱子虽然倾斜,但由于梁柱相互牵引,整体合力没有受到破坏,大楼是不会倒塌的,事实上,五个多世纪以来,裕昌楼一直就这么特立独行地站立着,甚至20世纪初的一场震级较高的地震都没能把它怎么样。于是客家人便安居乐业,六百多年来繁衍生息,人才辈出!</p><br/>塔下土楼群
<p><br/><br/><br/><br/>这里最出名的是张氏家族的宗庙---德远堂,门口有半月型池塘和21杆石龙旗杆,如一片石林,这是表彰科举登科的族人,文科顶端是笔,武科顶端便是刀戟。如此密集的石旗杆,在闽西南土楼乡村首推塔下,由此可见塔下人杰地灵“门前一队桅杆竖,表旌门第是书香”德远堂显示了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文贵重于商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p><p><br/>大清早6点爬上附近一座小山顶,俯瞰塔下村的全景。塔下的小桥流水呈S形 唯一的两座圆楼斜对称两边 就象易经八卦,又象一条巨龙。背倚青山,甚是壮观,相当的滴摆!塔下村不愧号称闽南小周庄!(注意看德远堂的半月型池塘和21杆石龙旗杆,最右角边的圆楼就是“围裙楼”-裕德楼)</p><p> </p><br/><br/>在塔下土楼群里,最具特色的是裕德楼,前半楼高四层,每层10个房间,一个楼厅,两部楼梯,跟一般土楼没什么不同,奇怪的是后半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却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墙,上面盖着护墙瓦,什么也没有了,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围裙楼”<br/><br/><br/><br/>河坑土楼群(北斗七星)
<br/>河坑土楼群(北斗七星)青山绿水之间映照着17座土楼,壮丽而和谐,好像土楼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浑然一体。从观景台向下俯瞰,晓春楼、东升楼、永庆楼、阳春楼、春贵楼、裕昌楼、裕兴楼七座圆楼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阵式排列,令人遐想无穷。 凤凰卫视的《寻找失去的家园》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过。<br/>南靖县长教云水谣古镇
<br/><br/> 南靖县长教拥有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云水谣古镇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电视导演、制作人到此取景拍片。1997年至今,已有《寻找远方的家园》《沧海百年》等8部电影、电视剧、MTV在这里拍摄取景。2005年年底,电影《云水谣》导 演:尹力 主 演:陈坤 徐若瑄 李冰冰 在此拍摄。<br/> <br/>南靖怀远楼
<br/><br/><br/><br/><br/>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圆中有圆,风格别致,是中型圆土楼的代表,也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 。形制严谨,室内画梁雕柱,装饰精美。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天井中间的“斯是室”,这既是祖堂又是私塾,正面对着大楼门,所以你一走进怀远楼就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迎面而来。南靖和贵楼
<br/><br/><br/><br/><br/><br/><br/>建在沼泽地上的和贵楼高五层,21。5米 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几千根松木做基建造在沼泽地上的,由于松木木质的特殊性,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竹竿插进泥土会出水!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软绵绵的,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都会震动!<br/>永定承启楼
<p><br/> </p><p>承启楼外观</p><p><br/>环环相扣的内圈</p><p>“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p><p> </p><p><br/>青山绿田红叶之间远眺承启楼</p><p></p><p>承启楼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三百多年历史了。建筑规模宏大,构造艺术精巧,楼宅全貌呈古堡式圆寨。全楼内外四圈,第二圈矮一半,只有两层楼,第三圈为平房,中央为议事大厅。整座楼有大小房间400多间。承启楼有左、中、右三个大门和6个巷门,可通天井。是高北土楼村的代表,就坐落在路边,因上过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以承启楼为土楼图案的“福建民居”特种邮票而闻名。号称“土楼之王”!</p><br/><br/><br/><br/><br/><p>大开眼界,受益匪浅。</p><p>图片和文章都很精彩,我等只有学习的份了~</p> <p>好地方!</p><p>先学习!</p><p>有机会去住住?!</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