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剑亭主 发表于 2011-11-3 09:42:21

太太“闹”苏州

太太“闹”苏州
桂花香了,转眼息了,菊花开了,又残去了,螃蟹正在雄起,太太翻着日历说,我们去苏州吧!
有人说,苏州是去过的吧。太太嫣然:早饭才吃过,明天还要吃……
这个时节,到苏州一定要食蟹的,“正宗的太湖蟹哟”菜市的小贩会自豪地告诉你。苏州的蟹似乎一般大,价不算高,个头一定不小,金爪白肚吸人眼球。最喜山塘桥堍下一蟹商,摊前有一黑板,“代客烧蟹”。烧好,哪里吃去?嘴一呶:对面的小面馆。那小面馆招牌好像都没有,窄窄一屋,三两方桌,坐在哪里剥食巨螯后,再叫一碗重青少油宽汤硬面,是大有清末民初时代遗风的。
到了苏州一定要食面的,苏州的面多为“龙须面”,细软偏甜宜早点亦正餐,名气太大的“朱鸿兴”就不去了,可以到同为百年老店的“荣阳楼”叫碗双浇面,一碗面,两份浇头:虾仁大排?还是爆鱼焖肉,十来块钱尽可随便。“奥灶馆”的面是浇头分开:一份鱼骨熬汤的阳春面、另上一碟鳝丝或熏鱼,还可加一份青菜或姜丝清口。 “陆稿荐”主营熟食兼营面点,切小小一碟自己的喜欢,一杯花雕,一碗素面,同样滋味悠长。苏州,还有那满街甜糯软香的糕团,条头糕定胜糕双酿团……只恨自己肠胃浅了……
不能只为食面到苏州吧,太太“闹”苏州的主要一出,是听评弹。说评弹话可长,苏州现在是一个开放型城市,街上流行普通话,那如歌似唱的吴侬软语,都躲在评弹艺术里,如小家碧玉安身于深闺中。一领长衫一袭旗袍,琵琶弦子三两声,那隐在游子心中的烟雨江南和小桥流水、逝去时代的悲欢离合,一丝丝逸了出来,绕梁不绝。江南是数百年的文化昌盛地,评弹整整辉煌了一个世纪,大师代出流派各异。进入二十一世纪,文人编书的风格还在;雅俗共赏的特色尚存。蒋月泉的《关公》是不能在书场亲耳聆听了,那温婉流畅的“蒋调”还在;徐丽仙的《情探》已成绝响,“丽调”却多有传人。那年太太“闹”苏州,在光裕书场听了一场苏沪会书;去年,现场欣赏一段长篇《描金凤》;今年是京沪苏票友会。若在茶馆里听开篇,无意间也会偶遇当下的名家,曾当场欣赏过张建珍一曲开篇《江南好》,让太太听一次就成了“珍珠粉”!
在苏州,若真的喝茶,就不必去茶馆了,老城里有的是退隐官吏和商贾人家的大宅子大园林,那四大名园都是好去处。如嫌名园的门票太贵游客烦闹,那就去安安逸逸的小园子吧。走长春巷拐进马医科巷去,那里是“曲园”,一代宗师俞樾的家,同样是枕水亭台玲珑湖石曲径长廊,却只是三两老茶客,安静得如同自家的园子,一壶碧螺春,太太就不再“闹”了,心也就静了下来。若舍得多走几步,虎丘山下七里山塘的民居中,有一处五人墓园,是四百年前反抗宦党魏忠贤压迫,“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的五位义士的安息之处,那里,可沏得一杯好茶,眺不远处的一缕民间香烟。

东奔西跑 发表于 2011-11-3 21:45:56

拜读!
有才啊!写的真好!

清清荷韵 发表于 2011-11-4 18:05:37

去苏州数次,从没细玩。今一纸文字却让我赏了、吃了、听了、品了。感谢亭主老师带我领略苏州哈.

江南灵儿 发表于 2011-11-6 01:28:29

"苏州现在是一个开放型城市,街上流行普通话,那如歌似唱的吴侬软语,都躲在评弹艺术里,如小家碧玉安身于深闺中。一领长衫一袭旗袍,琵琶弦子三两声,那隐在游子心中的烟雨江南和小桥流水、逝去时代的悲欢离合,一丝丝逸了出来,绕梁不绝。"这段感觉写得超好

江南灵儿 发表于 2011-11-6 01:31:05

"苏州现在是一个开放型城市,街上流行普通话,那如歌似唱的吴侬软语,都躲在评弹艺术里,如小家碧玉安身于深闺中。一领长衫一袭旗袍,琵琶弦子三两声,那隐在游子心中的烟雨江南和小桥流水、逝去时代的悲欢离合,一丝丝逸了出来,绕梁不绝。"这段感觉写得超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太“闹”苏州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