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喝过可口可乐.但你知道可口可乐(Coca-Cola)的中文名字是怎么来的吗?你又知道是谁翻译了可口可乐吗? 可口可乐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除了积累百年的品牌,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个是它的第十五种神秘配方——7X。可口可乐将此配方视为最高机密,据说只有少数几个高级主管才知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公司还下令不准这几个人搭同一班飞机或汽车。 另外一个,可口可乐能在中国所向披靡,还因为它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中文名。
可口可乐,一直被认为是广告界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 可口可乐四个字生动地暗示出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好喝、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让消费者胃口十足,“挡不住的感觉”油然而生。 也正因如此,可乐逐渐成为品类的代名词和行业标准。据说,Pepsi在进入中国时也被迫翻译成“百事可乐”,而不是“百事”。 可乐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但它的命名过程,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的药剂师约翰"潘伯顿无意中创造了可口可乐。他的助手,会计员罗宾逊是一个古典书法家,他认为有两个大写字母C会很好看,因此用Coca-Cola作为这个奇异饮料的名称。上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已在上海生产,一开始翻译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被接受状况可想而知.于是可口可乐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公开登报悬赏350英磅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便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其他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现在看来,可口可乐真是捡了个大便宜,350英镑的成本换来今天在中国数十亿的销售额。 据悉,蒋彝的后人还要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把几十年来应得的利益讨回来。 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很多洋品牌进入中国都被我们翻译得恰倒好处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比如汽车中的 (Benze) 一开始翻译成了“笨死”,香港又叫“平治”,直到找到“奔驰”这个贴切的译名,才开始在中国大地奔驰如飞。BMW翻译成宝马堪称神来之笔,至于被叫成“别摸我”,如同把CBD解释成中国北京大北窑的简称(CHINA BEIJING DABEIYAO)肯定让创始人不高兴。 翻译得舒服,就像给品牌挠了一个千年大痒。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
Walk man是索尼的发明。最初,索尼将Walk man定义为能够随身携带的播放机,后来,所有能够随身携带的播放机都被叫做Walk man。当然,这也是索尼的一个巨大的决策失误,他没有将Walk man当作品牌来做,而是当作产品来推广。 Citibank花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人能够追溯当时是谁翻译了这个名字,但它的来源很有意思。据花旗的一个朋友说,之所以要翻译成为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它来自美国,而美国的国旗很花哨。 Nestle雀巢创始人亨利"雀巢(Henri Nestle),“Nestlé”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小小鸟巢”,“雀巢”既是创始人的名字,又代表“安全、温馨、母爱、自然和健康”。 再来看一个反面例子,KPMG毕马威会计事务所。 “毕马威”这个名字虽然并没有太坏的联想,但在发音时,容易让中国人想起“齐天大圣”,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乡镇企业。 KPMG在70年代末进入大陆市场,他的负责人要在工商部门注册,而不懂中文的他们就将公司三个创始人的名字,Peat,Marwick,Mitchell的谐音注册成了公司。当然,现在“毕马威”已经是国内著名的财务公司,另改一个中文名字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资产流失,对于“毕马威”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但如果在品牌联想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还有人起这样的名字,对企业将是致命的。
为企业和产品命名就像为自己的儿女取名字一样,父母非常注意孩子的名字有哪些寓意。而对于企业来说,名称最好能够准确的向消费者传达品牌的内涵,使品牌更加精致、有亲和力。 一个好的名字应该承载一个品牌的内涵,传达品牌主张和承诺,帮助老板们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