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光捉影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逆风

很傻很天真—— 滇藏、珠峰骑行记(长篇连载10月9日终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9: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2.  有名无实

      丽江座落在众山环绕之间,公路一离开城区,就开始爬坡,没有一点的过渡。骑到山腰,满头大汗,脱外套;骑到山顶,满身大汗,脱裤子。据说在高处看古城就像一块砚台,所以故名大研(砚),回首望去,我却感觉像块烧饼。
     快到石鼓,公路沿金沙江一路急降,贴江疾行,感觉气温有明显升高。离镇口还有两公里的路边有一路牌,上写:长江第一湾。下车观看未觉得有太大的气势,想必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公路边群山连绵,问旁边草棚中售货的村民,如何上山。村民曰:上山小路为我开,上山观景需付钱。指引我们看,确有修筑的台阶向上延伸,5元成交,包括看护自行车,实在不能算贵。汗流浃背的上得山来,只见金沙江逶迤南来,在此受山势阻挡,陡然掉头北上,向虎跳峡方向奔流而去。视野豁然开朗,广!超级的广,我换上16mm的超广镜头都依然不能覆盖第一湾的全景。

      离开石鼓(1760m),一路骑行北上,金沙江在路边静静的流淌,两岸村寨密布,炊烟共云雾缭绕。不时有一些好奇的柴狗狂吠着追逐我们的车辆,我们把车子蹬的飞快,此时只恨爹娘给我们少生两条腿。在虎跳峡附近遇上一个网名叫冷饭的浙江衢州的小伙子,一个人一辆车,自行车前后货架都驼了大大的包,辎重是我们的两倍,光水就背了四个2.5升大雪碧瓶子,就这样,他的车速基本还能和我们平齐。他把工作给辞了,计划周游全国,已经出来两个多月了,带着帐篷、睡袋,走哪算哪。牛人!自由!我真是又佩服又羡慕。

     过了虎跳峡,公路又开始在连绵不绝的大山里盘旋向上,坡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慢,身体越来越疲惫,我们这才真正体会到在高原骑车的艰苦,而这才只是个开始。过了小中甸,小块的草原和牦牛开始出现在路边,风景渐渐有了高原的气象。中甸(3210m),我从来只称呼它:中甸,而不是什么自封的香格里拉。走过川藏或是去过稻城和贡嘎山地区的朋友都会对中甸不屑一顾。骑行的路上,每当我看到一班班的旅游大巴,载着一批批游客,来到中甸的暑都湖、碧塔海、纳帕海,导游告诉他们这就是最美的风景,这就是香格里拉,伴随着惊叹声和快门声,我的心中,一种悲哀感油然而生。而那个松赞林寺则更是离谱,山门还未见到,在离寺庙足有一公里的叉路上,就有一个胖大喇嘛在设卡收费。30元的门票倒是不算太贵,但是这种急不可耐的敛财行为让人无法把它和小布达拉宫的称号划等号。对于去过桑耶寺、大、小昭寺、黄教六大寺、白居寺、康区的塔公寺、惠远寺、长青春科尔寺的我来说,对于松赞林寺的这种妄称,绝对是以一种鄙视和可笑的心态来看待的。

    出中甸城沿214公路继续向北,又是一路上山,不多会就能看到松赞林寺的金顶,再往前行,纳帕海就在公路左边出现,湖边不远有一个机场,不用花钱就能看到风景,心情着实不错,只可惜天气阴沉,累得又是愁眉苦脸,拍了几张照片,实在是惨不忍睹。翻过山口远处有一山坡大片的林木被砍伐,原来是一个滑雪场。五月间积雪已化,徒剩下光秃秃的黄土滑道对着公路,与周边的景色是那么的不协调,就好像一个满头密发的人,突然生了一个癞疮。对于在生态如此脆弱的高原上,砍伐大量多年才能长成的林木,建一个要闲置大半年的高消费场所,我深恶痛绝。

中甸,你为何如此的不知珍惜,你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壳!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20: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20: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发表于 2008-6-21 0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沙发。。。。。

风大侠继续。。。。。。。。。

发表于 2008-6-21 03: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奔西跑在2008-6-20 19:14:34的发言:

我是沙发。。。。。

风大侠继续。。。。。。。。。

抢个板凳............
发表于 2008-6-22 1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

 

[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8-6-22 18: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2日下午,很是担心他俩,不停地发短信,直到晚上才收到回信:一切平安!

还是那句话:心有多远,就可以走多远……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3.  心情沉重的一天

        这是一座山,一座大山,山下绿树成荫,山腰寸草不生,山顶积雪遍布。这就是白马雪山。从奔子栏出发之后,我们就感觉到它的厉害。没完没了的爬坡、折返,路面也是好一阵坏一阵,到了3700M以上,竟然变成了跳石路,我们也跟着跳、跳、跳,据说这种路可以防止路面结冰。过了东竹林寺,好容易看到山顶的经幡,心中一阵狂喜,以为到了垭口,总算可以一路向下了。哪曾想,山路还是盘旋向上,一打听,白马雪山竟然有三个垭口,相距有15公里,而且是一个比一个高,我们差点晕倒。总算是苦撑到最后一个垭口,看清路牌:白马雪山垭口 海拔4292米。我们这才相信上坡终于结束了。白马雪山是我们此行遇到的第一个大的考验,我们非常兴奋,搔首弄姿得在垭口留影,秀得不行!
     过垭口,一路速降,在跳石路上人车共舞,捏闸捏到手酸。渐渐的山路渐缓,远处天边涌出一系列更加高大巍峨的雪山,我知道,梅里雪山到了。一边欣赏一边骑,5.12日傍晚,来到德钦的升平镇(3400m),浑身散架,累得不行,一打听离飞来寺还有11公里,而且全是上山路,我们差点崩溃。穿过镇子沿着山势往上骑,转过一个山头发现,对面峡谷里的山路就是从白马雪山下来的路,我们咒骂着咋个不在这里修座桥呢,害得我们围着山转圈圈。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晚七点半,我们终于骑到飞来寺(3653m),入住梅里客栈,面对着梅里雪山,紧挨着著名的梅里往事。听说往事的馅饼和咖啡挺有名,不过从外面看,普普通通的一家客栈而已,客人也很稀少。安顿停当之后,拿出手机,收到几条朋友发来的短信,几乎都是同样的内容:四川发生大地震,你现在是否安全?我大吃一惊,以当时的时间推算,我们正在翻越白马雪山的路上,但是却一点异常的感觉都没有,可能是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阻断了这场震动全国的地震波向云南传递。到了午夜时分和随后的几天,又收到十几条类似的短信,对于朋友们的关心问候,我非常感动,逐一回复平安。

     由于连日来的骑车十分辛苦,再加上第二天梅里雪山阴云笼罩,细雨连绵,我决定在飞来寺休整一天。一整天我都在客栈看抗震救灾的直播,深夜躺在床上,看着前方传回的凄惨画面和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心里十分的难过,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我对四川有着深厚的感情,两次入川游历,几乎走遍了甘孜(川西)和阿坝(川北)的山山水水。这次地震的重灾区:汶川、映秀、卧龙、理县、茂县、都江堰,我都曾经走过,那里山高路险,我深深的知道。我在四川还有很多朋友,地震之后,通讯中断,我深深的为他们担忧。而且我的外甥就在灾区的广元当兵,地震后与家里失去联系,家人万分焦急。后来通过地方人武部得知,就在地震的当天,外甥随部队冒雨连夜开赴重灾区北川县抢险救灾。我的外甥去年底刚刚入伍,有点淘气,一脸的稚气,其实还只是个孩子,但是身为军人,就是再苦再累再险,也要义无反顾的往里冲。看到电视画面中,无数的橄榄绿不顾自身安危,没日没夜地战斗在救灾一线,我就感动不已。我知道我的外甥也一定在他们中间,我希望在这次大灾难面前,他能平安度过,经受住考验。(外甥到5月底才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说这大半个月来,自己一直在北川和青川抢险救灾,运伤员、运物资、运炸药,因为公路都毁了,他和战友们就背着50多斤的背包翻山越岭、徒步往里走。他说他长大了,让我们不要担心。我非常地欣慰,我为他骄傲。)

     此后的旅途中,我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消息。夜晚来临我会想:对比地震中不幸的逝者、灾区困苦的百姓,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即使以后的生活中有再多的困难,内心有再多的烦恼,但在这次大灾难面前,都是不足挂齿的。你可以灰心、也可以气馁,但是不能绝望、更不能放弃。让逝者安息,生者奋发!咬紧牙关往前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鞍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录

QQ|手机版|小黑屋|本网法律顾问由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葛善俊律师【电话15715550158】担任|【捕光捉影网 版权所有】 ( 皖ICP备06010469号 ) 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皖公网安备34050302000177

GMT+8, 2025-4-5 02:08 , Processed in 0.060812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