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祎璠 于 2013-2-4 15:35 编辑
这是一个很小、且自发形成的小菜市,就位于马鞍山八三大院的院内,我居住的小区下面,全长不过百米。 但这个小菜市却有着很久的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军队建设的需要,大批的工程兵部队纷纷集体转业至地方,当时的中人民解放军00083部队(工程兵部队),按照国家军委的命令成建制地集体转业至马钢(还有其他的工程兵部队也同时集体转业),并成立了当时的马钢集团公司第一建设工程公司。 转业之时,因多为适龄工程兵,也就是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孤家寡人一个,那时他们还是采用的部队的集体就餐制,有专门的食堂。只有一些原部队的干部和志愿兵已经成家,有些还有随队家属,那时的八三大院属于郊区,周边全是农村只有一条简陋的马路,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甚至无法走人,根本无处去买菜自己做饭。 慢慢的,那些有家属的干部和志愿军不再满足在部队的食堂吃饭,开始自己买菜做饭,周边农村的菜农就挑些自家种的蔬菜之类来大院里卖,一来二往,这卖菜的就越来越多了。随着当时的适龄青年长大成家,或将家人从老家接来同住,对买菜的市场要求越来越大,在周边均没有住宅区、菜市、商店的情况下,这个自发的小菜市确实解决了这有着几千号人口的八三大院、八一大院的吃菜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八三大院和八一大院的住户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住宅楼拔地而起,这个小菜市也变得越来越繁荣。再之后,周年的环境不断地在变化,纺织新村、雨田小区、珍珠园住宅区(当时的富人区)、马钢新改造小区八一大院、金盛家园、朱然墓公园、翡翠家园……直至由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市政府迁移至大院对面,虽然中间也经历了几次的“关停”或“取缔”,但这个小菜市最终成为了今天这些新兴的住宅区、富人区、市政官员住宅区的最受欢迎的的小菜市。 走进这个自发形成的露天小菜市,有的只是路边的各种菜农的地摊,以及大院内人们自己开垦的菜地上新采摘的新鲜蔬菜,早晨热闹非凡,周边的规模性菜市也没有这里热闹,中午以后就人影皆无,循环往复,天天如此,这个小菜市还能存在多久,也没人能够知道。 2012年的12月29日,一场大雪,让我实在坐不住了,早早起床下楼,用我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个“风雪菜市”。
|